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动态

医疗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否能够得到转变

   来源:潍坊东方牛皮癣医院   发布时间:2015-10-29


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医改有一句关键的话,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、人事薪酬制度。而我国目前是公立医疗机构占据垄断地位的医疗服务体系,有超过86%的医生都在公立医院,受制于事业单位身份无法实现自由流动。

医疗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否能够得到转变

 医疗、教育等社会服务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。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改革中,人事制度改革即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是前提,而薪酬制度改革则是从属,只要前者理顺,包括医疗服务定价、医生薪酬制度等一系列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。因此,医改真正的深水区不是公立医院改革,而是医疗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,即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。

 在医生自由流动的各种探索中,医生集团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模式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,例如北京实行逐步收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指标的方案,深圳规定新入职医生不再有编制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,即使政策上多数放开医生自由执业,医生已在体制内太久,能否适应自由执业,哪种自由执业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,没有先验的模式可供照搬,摸索过程必不可少。

 首先,可以放心的是,拥有执业医生执照的医生都已达到了执业资质的基线,更别说那些已经到了副医生、医生级别的医生。可以不容易拿到资质的医生都是有身份的人,本就爱惜羽毛,离开单位庇护,自由执业,自会加倍小心。

 其次,医生多点执业,分流公立医院业务,恰恰正是分级诊疗体系的本来含义。即使多数放开医生自由执业,较终还有很大规模的医生选择继续留在公立医院。让三甲医院回归本位,即承担危急重症、疑难杂症、科学教研的任务,追求技术和质量,而不是追求数量,恰恰符合医改的目标。

 医生管理制度的转变,也是我国向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转型的要求。从经济发展来说,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发达水平,但后继发展乏力,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很大,这与知识型、智慧型人力资源仍由行政力量配置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受阻有关。

 因此,对于各种形式的医生集团探索,若能恢复,益处多多,倘若失败,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所以建议,政府大可以保持关切和给出风险提示,少些干预,也不要打着规范的旗号出台限制性甚至禁止性的政策,影响市场的综合调控。

 参考资料:

 社科院 | 医生集团:医改突围的低风险尝试健康点2015-10-28【引用时间:2015-10-29】